top of page

速速磅唔好兩頭望為粵語,其意指快給我東西別四處張望。

   在馬來西亞,絕大部分的小學都是政府學校,分為國民小學(馬來語:Sekolah Kebangsaan)及國民型小學(馬來語:Sekolah Jenis Kebangsaan)兩種,只有非常少數的私立小學。目前,政府小學分成3個源流,即以國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稱為國民小學(國小);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華文小學(華小);及以淡米爾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(淡小)。這3種源流的小學雖然教學媒介語不一樣,但都採用共同的課程綱要,而且國文和英文都是華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。

華小一般上由該校董事部管理和經營。該部主要負責行政、租借學校禮堂和食堂招聘的事務,而學校方針則還是得聽命於馬來西亞教育部。

 早期的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多由華人創辦,剛開始多是私塾型態,漸漸茁壯成校的規模

殖民政府的政策也從不干涉轉而介入,加以約束、控制、獨立後拉鍊夢政府亦然。自1961年教育法令實施後,中學開始分為國名中學、國民型中學和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的華人獨立中學。前兩者接受政府的津貼,是國家教育體系的以壞後者則被排除、經費自籌。

  也就因為這個以上種種歷史因素,華文教育被推上捍衛民族、捍衛文化的神台,正所謂沒有「華教就沒有華人,捍衛華教人人有責」。頂著捍衛民族文化的名堂闖蕩江湖,各地華小發動湊款活動,冷氣禮堂、校舍擴建等等名目向民間募股。校內則以「樂捐」形式硬性規定家長呈交建校基金。

   

  實際上華文小學建設,確實需要私籌經費維持校內硬體正常運轉。但令人髮指之,由董事會掌管的帳目不清或某些特殊原因不公考時有所聞,不禁讓社會人士萌生某些負面聯想。

 

他也列出校方在今年所主辦的各種籌款通告,包括8月10日發出的「回饋母校基金」、8月26日「有蓋籃球場與排球場籌款活動」、9月12日「有蓋籃球場與排球場籌款晚宴」與10月30日「啟用禮堂儀式籌款活動」等,并質疑接二連三的籌款活動是否有其必要。

 

他也代表不克出席的梳邦力行華小家協主席高亞根,揭露該校家協擁有3個秘密戶頭,只有老師甚至已不在該校服務的老師授權簽名,家協主席卻無權過問。

摘自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http://www.orientaldaily.com.my/s/55715

 


超額作業簿,正課時段安排收費課程

 

  華文小學書包過重問題,眾所皆知。其根本原因乃是作業簿繁多,最近有家長在網上收集各校要求的作業簿資料,發現全國的40間華小里,單是上半年的作業簿就達20本(校外作業簿佔12本),其中10間的作業簿數量超過20本,有的甚至接近30本,讓家長傻眼。

 

   雖然馬國教育部在2000年已發出白紙黑字的指示,1至3年級學生不必使用校外作業簿,因為教育部已提供足夠的作業簿,4至6年級的學生每科校外作業簿也只能限制在一本;惟如今各科作業簿、參考資料或練習簿等加起來都超過20本,但學校當局無視教育指令,一意孤行到底為了什麼?

 

   一位任教於補習班的友人告訴筆者,只要說出補習班的名號,到吉隆坡任何一家書局訂購課外作業本,至少可以得到9折的折扣,反之學校內硬性規定購買的作業簿,數量龐大卻以原價出售,龐大商機衍生出來的貪污情境,讓人遐想。

 

   除此之外,某些學校更光明正大地在正課時段安排收費電腦課程,美其名自由參加,實質上並不是這回事。拒絕參與的學生受到學校排擠,隨意安置學生獨自一人留在課室或食堂。甚至有家長認同這樣的作法,家長們認為華文小學非國民型小學,沒有政府津貼收費合情合理,再說學電腦才能跟上時代洪流,不要上別連累其它人,不想付錢請轉學到國民小學。法規受教權被剝削,受害者卻成為加害者,教育部明文規定正課安排收課程乃屬違法,校方不顧一切鋌而走險,其背後的利益關係是否值得深思。
 

 「華教人士」對華教醜聞避而不談,「唯恐分化華教力量讓執政當局有機可乘,一舉消滅華教」陰謀論,製造恐懼,避重就輕掩人耳目;另一些則抱持「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」、「家醜不可外揚」,等鄉愿心態,息事寧人,繼續把華文教育弊病鎖定在「華教力量對抗執政單位」的情境裡打滾。

   掛著保衛華教金字招牌,就地合法商機無限。


 

Title題目 : Chiness education in Malaysia 華教

Edition張數:13

Technique技法:Coloring woodcut凸版套色

Size尺寸:53.5CmX39.5Cm

Year年份 :2017

bottom of page